中国诗歌会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回复: 1

《鸢》文学杂志总第191期:张光国诗散文《车罗顶上有诗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鸢》文学杂志总第191期:张光国诗散文《车罗顶上有诗心》


车罗顶上有诗心

〇张光国

  我此刻便站在这车罗顶上。
  时值深秋,四下里,万籁俱寂,静得只听得见风穿过枯黄的茅草与漂黄的洋槐林时,那一声悠长而又苍凉的叹息。这风,自太古吹来,掠过黄帝的黄罗锦帐,拂过无数代农人樵夫被汗水浸透的额发,如今,又扑在我的面颊上,带着泥土与衰草的、微凉而干爽的气息,像一位沉默的历史老人在我耳边无声地呼吸。极目远眺,层峦叠嶂,如凝固的巨浪,一波一波涌向天际。近处的山体裸露着赭红色的岩肌,那是大地的本色,粗粝而坦荡;远处,秋色已染透了丛林,橡子树燃起一簇簇深红褐色的火焰,楸树摇动着满树金黄,间或有一两株倔强的青杠,仍坚守着夏日的深碧,这斑斓的色彩,仿佛是青帝打翻的调色盘,恣意地泼洒在齐鲁大地的这幅巨大画轴上。
  脚下,是我家曾经的那片田地。田垄的形迹早已漫漶,被顽强的野草与低矮的灌木重新占据了去,只在几处断断续续的、微隆的土埂上,还能依稀辨认出往昔的轮廓,像老人手背上模糊了的青筋,诉说着过往的劳碌。我蹲下身,像童年时辨认野菜那样,仔细地审视着这片土地。我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抓起一把赭红色的土,它在指缝间是那样粗砺,又带着秋阳曝晒后一种奇异的温暖。我紧紧攥着,仿佛能从中攥出父亲咸涩的汗滴,攥出那些被埋没的、关于春种秋收的简单希望。就是这方土,曾吸吮过我父亲无穷无尽的汗水,承载过他沉甸甸的、关于温饱的最朴素的梦。而今,它静静地躺在我的手心,仿佛一个沉睡的、古老的信物,连接着我和这片山峦不可分割的血脉。一股混合着酸楚与温暖的潮水,蓦地涌上我的鼻尖。
  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北方,投向那片生我养我的村庄。它像一方微缩的棋盘,疏疏落落地嵌在山坳的褶皱里,红色的屋瓦连成一片晚霞,几缕若有若无的炊烟,正试图与天际的薄云融为一体。那条出村的小路,细得像一根快要被风吹断的线,在黄绿相间的田野间蜿蜒着,挣扎着,最终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下。就是这条路啊,年少时的我,曾怀着怎样一颗焦灼的、几乎是决绝的心,一次又一次地走过。那时的我,像一只被囚禁的雏鸟,扑棱着未丰的羽翼,拼命撞击着这名为“故乡”的牢笼。总觉得这连绵的群山是一道巨大的、无法逾越的禁锢,是阻碍我眺望世界的屏障。它那沉默的、亘古不变的姿态,在我青春期里,成为一种令人窒息的象征。我恨不得脚下生风,一步便跨出这山的围城,走到那目力所不及的、想象中灯火辉煌的所在去。那时的山,在我的“诗眼”里,是阻隔,是沉默,是亟待逃离的沉重背景。它没有王维笔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禅意,也没有李白笔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深情。它只是山,是具体而微的、关乎劳作的疲惫与生存的窘迫。我背诵着那些古人的诗句,只觉得他们的山水是审美的、哲学的,是超然的;而我的山,却永远是现实的、黏着的,是生活本身那粗粝的质地,是磨破肩头的柴捆,是锄头碰撞石块迸出的火星。
  如今,时移世易。我果真走到了山外,走过了许多曾经向往的繁华与热闹,看过了霓虹闪烁的不夜城,听过了港口轮船的沉闷汽笛。可奇怪的是,走得越远,车罗顶的群山,在记忆里反而越发清晰、越发巍峨起来。它们不再是我急于挣脱的桎梏,反倒成了一座可以随时回归的、安稳的城垒,一处精神上的“避风塘”。每一次归来,都像是一场满怀激情的奔赴,一次对生命源头的朝圣。这心境,竟有几分像了晚年漂泊西南的杜甫,他在《望岳》中歌咏那雄奇的泰山,何尝不暗含着对故国河山的深沉眷恋与自身漂泊无依的慨叹?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开篇,是隔着时空的眺望,是灵魂对精神故土的归依。造化钟神,阴阳割昏晓,这壮丽的景象背后,是一个诗人对安稳与归属的无声呼唤。我的车罗顶,自然比不得岱宗的尊崇,但于我,它便是那“青未了”的全部意义,是我个人情感版图上最巍峨的高峰。
  我直起身,在顶上来回地踱步。脚下的碎石,被我踢得簌簌滚动,声音在这空阔的山顶上,传得老远,又迅速被更大的寂静所吞没。这寂静是有重量的,压在我的耳膜上,也压在我的心坎上。我想起了那个古老的传说。数千年前,那位华夏的共主,人文初祖黄帝,东巡至此,就在这东边的打鼓山上,设坛祭拜天地。那时,该是怎样一番景象?想必是旌旗蔽日,鼓乐喧天,黄色的罗锦帐幔在风中猎猎作响,与这山间蒸腾的云气辉映成一片辉煌。那时的山,在先民的眼中,是通天的阶梯,是神灵的居所,是承载着天命与王权的神圣象征。它不再是纯粹的自然物,而是一个巨大的文化意象,从蒙昧的史前,一步踏入了文明的殿堂。我的先祖们,或许就曾匍匐在远处的山脚下,以无比敬畏的目光,仰望着那场神圣的仪式。一股莫名的庄严感,顺着我的脊梁骨缓缓爬升,让我几乎要屏住呼吸。
  《山海经》里那些光怪陆离的群山,哪一座不居住着奇形怪状的神祇?哪一座不关联着影响国运的吉凶征兆?山,从一开始,就与一个民族的想象、信仰与世界观紧密地缠绕在一起。从《诗经》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的行役之苦,那是对山险阻的抱怨;到《楚辞》中“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的高洁之志,那是对山崇高的比附。山的形象,在诗的国度里,不断地被赋予、被重塑、被深化。它时而可亲,时而可畏,时而可游,时而可居,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一代代中国人复杂多变的心境。
  思绪如这山顶的风,没有定向地吹着。我想到那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他的“诗眼”,为中国的山,或者说为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开辟出了一片崭新的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悠然”二字,是何等的妙谛!它不是刻意地寻求,不是苦闷地寄托,而是心与物在刹那间不期而遇的契合,是灵魂挣脱樊笼后与自然的本然交融。那南山,不再是孔夫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种充满道德进取与政 治抱负的象征,也不再是汉武帝封禅泰山以求长生不老的功利场所,它就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安静地在那里,与采菊人淡然的心境融为一体。山,由此成为了内在人格的外化,成为了安顿疲惫灵魂的家园。我环顾我的车罗顶,它可曾有过这般“悠然”的待遇?在我的记忆里,它更多地是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具体辛劳联系在一起。但此刻,当我抛却了生存的压力,以纯粹的目光重新审视它时,那“悠然”之感,竟也丝丝缕缕地从心底滋生出来。
  这或许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转折。诗人之眼与山之眼的对视中,少了许多外在的沉重负累,多了几分内在的、轻盈的喜悦与安宁。李白的“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不正是对陶渊明这种精神的隔代回响么?那笑而不答的“闲心”,便是与山灵之间无需言说的默契,是一种超越了语言的生命体验。而王维,更是将这种默契推向了空灵的极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的山,是禅意的山,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幽寂之境。在他的笔下,山水的线条、色彩、声响,都化作了佛理的显现,流动着一种物我两忘的圆融与静穆。我的车罗顶,此刻也静默着,它是否有王维辋川那样的禅机?我凝神细听,只听见风声过耳,松涛微微,那是天籁,是自然的原本呼吸,无需赋予任何深奥的义理,其本身便已是圆满。
  然而,我的车罗顶,终究不是陶潜的南山,也不是王维的辋川。它没有那般超逸,它更接近柳宗元笔下永州的山石那般,带着一种清冷峭拔的骨格。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道:“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这“特立”,是何等孤高的气节!他被贬谪在蛮荒之地,满腔的忧愤与孤寂,在与西山的对视中,找到了共鸣。山,成了他卓尔不群的人格的写照。我的车罗顶,虽无永州西山那般奇崛,但它兀立在昌乐平原上的这种独立姿态,又何尝不蕴藏着一种不与世俗同流的、倔强的风骨?它见证过荣耀,也承载过苦难,它沉默地接纳了一切,却从不改变自己的形状。这,或许就是它给予我的、最深刻的人生启示。
  我走到山顶的东缘,那里有一片巨大的、光滑的岩石,像一头蛰伏的巨兽的背脊,却被老百姓起了一个特别卡通的名子——溜溜鹅。我坐了下来,像一块石头般,将自己也安放在这亘古的沉寂里,试图让自己的心跳与这大地的脉动合拍。夕阳,正缓缓地向着西边的群山坠落下去。那光线,不再是刺目的白,而是变得无比的醇厚与温柔,像一坛陈年的老酒,泼洒在层层叠叠的山峦之上。近处的山,是浓郁的青黛色,纹理分明,宛如巨斧劈凿;远一些的,变成了朦胧的紫霭,像梦一样漂浮着;更远的,就只剩下一痕淡淡的、如烟似梦的剪影了,仿佛随时会融化在暮色里。这景象,壮阔得令人心醉,也苍茫得令人心碎。一种无限的渺小感与一种奇特的永恒感,同时攫住了我。个体生命在这亘古的山川面前,不过是倏忽一瞬,但此刻,我的精神却仿佛能与这永恒对话。
  忽然间,一句古诗毫无征兆地撞入心头,是晏殊的《浣溪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是啊,这满目的山河,亘古如斯,它见证了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又承载了多少“空念远”的怅惘?年少时,我念的是山外的远,那是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憧憬;如今,我念的,却是这山本身的远,是时间深处那无法追回的远,是对逝去时光与亲人的无尽怀念。这山,就像一个巨大的、沉默的容器,将我一生,不,是将这方土地上无数人一生的记忆,都牢牢地、深深地烙在了它的岩层与泥土之中。确是,在时空的维度上,一生的记忆被你烙牢。是的,这烙字,何等痛切,又何等深情!它是一种无法磨灭的印记,带着灼热与痛楚,也带着永恒的归属感。我的欢乐,我的泪水,我的挣扎,我的梦想,都像化石一样,被封存在这山体的深处。我抚摸着身下冰凉的岩石,仿佛在抚摸自己过往的岁月,粗糙,冷硬,却无比真实。
  夜色,像一滴浓得化不开的墨,悄然在纸上洇开,先是山脚的沟壑,然后是山腰的丛林,最后,是整个天穹。群山褪去了斑斓的色彩,统一成一种深沉博大的墨蓝。星星一颗接一颗地亮了起来,清冷的光,仿佛是从极高的、冰凉的青石上磨出来的,洒在脸上,有一种微凉的触感。山下的村庄,也亮起了几点灯火,温暖、人间,像散落的金珠,却与我此刻所处的这片黑暗与荒凉,隔着一道无形的、巨大的鸿沟。我仿佛悬浮在两个世界之间,一个是烟火人气的世俗,一个是浩瀚无垠的宇宙。
  在这极致的静与暗中,我仿佛看见了无数个身影,在这山的背景下,走来,又走去。有黄帝那庄严华贵的仪仗,旌旗在风中翻卷;有我的先祖们佝偻着背、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形,汗水滴入泥土;有少年时那个躁动不安、一心想逃离的我,背影决绝;还有此刻这个中年的、沉默的、归来寻根的我,神情复杂。我们像是不同时代的演员,在同一座舞台上,上演着各自悲欣交集的人生剧目。而山,是那永恒的、唯一的观众。它以它的不变,映照着我们的万变;它以它的沉默,包容着我们所有的喧嚣。它什么也不说,却道尽了一切。
  这便是一种文明的思考了。中国的山,从来不只是地理的存在。它是神话,是历史,是哲学,是诗歌,是每一个中国人精神深处无法剥离的文化基因。我们从山里走出,建立了村庄、城郭、王朝,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我们的灵魂深处,总还保留着对山的依恋与敬畏。那是我们文化的起点,也是我们精神的归宿。文脉的传承,有时并不只在汗牛充栋的典籍里,也在这沉默的、连绵的群山形胜之中。它教会我们厚重,教会我们坚忍,也教会我们在喧嚣的尘世里,保持一份“悠然见南山”的澄明心境。望着这夜幕下的群山,我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那些都市里的纷争、焦虑、失落,在此刻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这山,用它亿万年的定力,为我洗涤了尘虑。
  夜更深了,风也更紧了,带着彻骨的寒意,穿透了我的外套。我知道,我该下山了。回到那灯火的人间,回到那琐碎的日常。但我似乎又不那么急着离开了。这一次的登临,与其说是我在看山,不如说是山在看我。它用它那亿万年的“山眼”,洞穿了我这个渺小个体数十年的悲欢,也抚平了我内心某些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褶皱。我带走了一身的寒露,却也仿佛带走了一整座山的沉静与安宁。这沉静与安宁,将是我未来行走尘世最宝贵的精神行囊。
  在下山的路上,一首现代诗《车罗顶的星群》,在我心里慢慢成形,它关于这山,这夜,这次跋涉,以及那被牢牢烙下的、一生的记忆:
  归来,不是为辨认我家旧日的田埂,
  那被茅草吞没的,是岁月听不见的声音。
  而风,这亘古辩士,仍在兴奋絮语,
  说黄帝的黄罗帐,早已化入晚霞的余烬。
  星子,是冰凉的楔子,一颗一颗地钉入穹顶,
  将我一生的漂泊,钉入山的掌心。
  远眺的少年梦,沉入山坳的阴影,
  只剩这中年步履,叩问石头记忆,近了又近。

  这不是禁锢,是摇篮,是文明的初地,
  夯土的歌谣,还在岩层深处长吟。
  诗眼与山眼,在夕光里蓦然相遇,
  照见:来路是归途,沧桑满衣襟。

  车罗顶!你这永不闭合永远精神的巨眼,
  看尽荣与枯,看尽聚与散,看尽旧与新。
  在时空无垠的版图上,你将我——
  这微尘的悲欢,烙成永恒的魂印!

2010年11月6日夜于静思轩



【作者简介】张光国,笔名毓榕、轩辕国,1975年生于山东潍坊,1998年毕业于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曾进修于鲁迅文学院,做过教师、编辑、记者、报社驻潍坊工作站站长、潍坊万众传媒总经理。系《新诗歌》、《中国诗选刊》、《中国诗歌月刊》、《世界诗刊》、《中国喜马拉雅诗刊》、《红高粱文学》、《文艺家》总编,中国诗歌会名誉会长,当代诗歌会、中国新古风研究会、中国爱情诗协会、中国李清照诗歌会、中国仓央嘉措诗歌会会长,中国新诗社、中国小诗社、中国山水诗社、中国草原诗社、中国大唐诗社、中国关雎爱情诗社、中国蒹葭爱情诗社、中国乡土田园诗社、中国山水田园诗社、白浪诗社、乌拉特诗社社长,中国诗名家俱乐部主席,白浪书院客座教授,作家诗人高级研修班导师,神洲文学院院长,万诗阁阁主,中国诗歌馆、中国诗文艺馆、中国新诗艺术馆、中国长诗诗艺馆、中国短诗展示馆、中国小诗展览馆、中国格律诗收藏馆、作家诗人百科名典馆、中国山水诗档案馆、中国古风博物馆、中国乡土田园诗展馆、中国山水田园诗典选馆、当代诗歌美学馆、中国爱情诗典藏馆、中国草原诗歌文化馆、轩辕国文学艺术馆、中国诗歌会名家馆馆长。创始诗人网(http://www.shirenwang.com/)、中国诗歌会网(http://www.cpa1932.com/)、诗家网(http://www.shijia1999.com/)和诗家APP。组织带着文艺去旅行、诗意的行走、北海文艺沙龙、大唐诗歌节、红高粱笔会、新诗百年峰会、中国草原诗会、中国风雅颂诗歌颂读节、中国昆仑作家论坛等现场活动百余场。出版诗集《诗人与美人鱼》、《陶罐上的少女》,诗学专著《诗术》(第一卷),诗论集《同凤凰与白狼一起吟唱一一首届中国诗歌展优秀作品点评》,诗话专著《黄鹤楼诗话》、《北海诗话》,文论集《煮酒南山歌北海——张光国文论集》(第一卷),长篇小说《沙僧别传》,编著《当代中国诗人名录》、《当代作家新势力文萃》等数十部。迄今,万诗阁已藏诗934首,浏览量已达307万余人次;中国诗歌馆已典藏诗歌文学艺术刊物1223期,浏览量已达212万余人次;中国诗文艺馆已典藏短视频459条,浏览量已达152万余人次;轩辕国文学艺术馆已典藏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诗话、词曲、视频等作品588件,浏览量已达235万余人次;中国草原诗歌文化馆已典藏草原诗歌55首,浏览量已达16万余人次;中国小诗展览馆已典藏小诗70首,浏览量已达20万余人次;中国爱情诗典藏馆已推介爱情诗404首,浏览量已达116万余人次;将推出的个人诗歌理论专著《诗道》(卷一)已在中国诗歌会美篇专栏发布诗论48篇,浏览量已达23万余人次,个人散文诗集《液态的琥珀色月光》已在中国诗歌会美篇专栏发布散文诗63篇,浏览量已达33万余人次,个人散文集《从白浪源到海角天涯》、《我的桃花村》、《乌拉特草原上,恋恋胡油房》、《我家的百菜园》已分别在中国诗名家俱乐部美篇专栏发布散文21篇、4篇、7篇和2篇,浏览量已达14万、4.3万、7.5万、2.2万余人次,个人诗话集《张光国诗话》已在《中国诗选刊》美篇专栏发布诗话20篇,浏览量已达21万余人次,个人文化访谈录《张光国:跨时空文化访谈》已在中国诗名家俱名部美篇专栏发布文化访谈散文1篇,浏览量已达0.8万余人次,个人诗散文集《张光国:诗眼看世界》已在中国诗歌会高研班美篇专栏发布诗散文9篇,浏览量已达8.9万余人次。

〓信息动态〓

第二十一届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中国诗歌论坛,由中国诗歌会主办,组织中国诗歌大赛,评选中国诗歌成就奖、中国诗歌贡献奖、中国诗歌佳作奖、中国诗歌名家奖、中国诗歌文学奖、中国诗歌新势力奖、中国诗歌星光奖和中国诗歌卓越奖。
  迄今,中国诗歌论坛已成功举办20届:
  第一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10年12月在线上成功举办。
  第二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13年1月在线上成功举办。
  第三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13年年8月17日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成功举办。
  第四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14年8月1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成功举办。
  第五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16年8月在线上成功举办。
  第六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17年2月5日在福建厦门成功举办。
  第七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18年2月22日在广西桂林成功举办。
  第八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18年8月6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成功举办。
  第九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18年12月31日在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19年4月在线上成功举办。
  第十一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20年1月在线上成功举办。
  第十二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21年1月在线上成功举办。
  第十三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21年5月在线上成功举办。
  第十四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22年5月在线上成功举办。
  第十五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23年1月在线上成功举办。
  第十六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23年6月在线上成功举办。
  第十七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24年2月在线上成功举办。
  第十八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24年8月9日至12日在内蒙古通辽市、锡林郭勒盟成功举办。
  第十九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25年2月在线上成功举办。
  第二十届中国诗歌论坛,已于2025年5月在线上成功举办。
  第二十一届中国诗歌论坛现已启动征稿,欢迎广大诗友踊跃投稿!其中,第二十一届中国诗歌大赛具体情况如下:
  征稿要求:诗歌限3首以内(包括3首),每首限30行内,不分行者每首限300字内,题材、诗型不限,风格不拘,要有诗味、有内涵、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简练、有佳句、有技巧。稿末需附200字内个人简介,以及通联地址、邮编和手机、微信(发快递用,不公开)。
  奖项激励:设金奖、银奖、铜奖,颁授获奖证书和高档树脂镀金皇冠奖杯;获奖作品编入《中国大唐文学》总第618期进行推介,赠阅样刊。
  评选机制:初评→复评(复评通过者有获得铜奖资格,并线上推介)→终评(由主办方终评出金、银奖,并颁奖)。
  现场活动:中国诗歌会2025年会·中国诗歌学院、白浪书院第十期作家诗人高级研修班暨带着文艺去旅行——走进四川系列活动,拟于2026年2月22日至25日(正月初六至初九)举办,将在成都举办颁奖礼、召开研讨会,并组织到成都杜甫草堂、浣花溪、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等处采风。将邀请复评通过者莅临参加现场活动。样刊、证书、奖杯,到现场者,现场发;不到现场者,快递,国内包邮。
  截稿时间:2025年12月23日。
  投稿方向:zgsgds@163.com(请在邮件标题上标注第二十一届中国诗歌大赛字样。同邮箱亦可投第二十一届中国诗歌贡献奖、第二十一届中国诗歌成就奖、第二十一届中国诗歌佳作奖、第二十一届中国诗歌名家奖、第二十一届中国诗歌文学奖、第二十一届中国诗歌新势力奖、第二十一届中国诗歌星光奖或第二十一届中国诗歌卓越奖。本届活动所有奖项只能选投1项,并请标注好所投奖项字样)。


中国诗歌会
2025年10月23日

〓关于我们〓

  《鸢》,杂志名源于著名作家、诗人、诗评家张光国的长诗《鸢》,本件作品荣获“移动风景魅力潍坊”作品大赛一等奖,奖金2000元,作者应邀于2005年12月15日在潍坊电视台参加了颁奖典礼。
  《鸢》,乡恋,唯美,悦心!常态化制作微刊、电子刊和电子杂志,并举办鸢诗文诵读节、鸢文学艺术论坛、鸢文学艺术沙龙等线上线下诗歌文学艺术活动。
  《鸢》对于所刊发的优秀诗歌,将特别典藏于万诗阁或中国诗歌馆,永久存档、展示与推介。
  万诗阁,系藏诗楼,2022年12月22日由著名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张光国创立,以典藏万首好诗、万本好诗集为目标,创建有万诗阁诗书画院、万诗阁书社、万诗阁读书会和万诗阁研究会,推出《万诗阁艺术》、《万诗阁中国风画刊》、《万诗阁古风》、《万诗阁新韵》、《万诗阁中国大典》、《万诗阁文学》等微刊、电子刊、电子杂志和大型纸质诗卷,并组织万诗阁研讨会、万诗阁论坛、万诗阁“吟诗诵词”、万诗阁书社“悦读”、万诗阁读书会“推荐一首好诗”、万诗阁研究会“诗眼观察”等线上线下诗歌文学艺术活动。万诗阁建有风雅颂阁,天禄阁,诗文艺阁,诗典阁,千家阁,名家阁,孔子阁,诗家阁,屈原阁、太白阁、子美阁、摩诘阁、东坡阁、文正阁、易安阁,仓央嘉措阁,板桥阁,大唐阁,状元阁,乐府阁,诗光阁,诗家园阁,翰林阁,毓榕阁,神洲阁,凤凰阁,九歌阁,凤凰与白狼阁,轩辕国阁,丝路阁,昆仑阁、喜马拉雅阁,家园阁,南山阁、白浪阁、潍水阁,西园阁,金麦穗阁,红高粱阁,女诗人阁,芳华阁,瓷韵阁,大河阁,山水阁、草原阁、山海阁、边塞阁,北海阁、南海阁、江南阁,桃花村阁,乡土田园阁、爱情诗阁,新诗阁、小诗阁、短诗阁、长诗阁、散文诗阁、微型诗阁、古风阁,玄幻阁,网诗阁,诗博士阁,中外诗歌大展阁,诗歌美学阁,诗译阁,新诗学阁,汉诗阁,诗生活阁,论诗台阁,《中国诗选刊》阁、《新诗歌》阁、《中国诗歌月刊》阁,诗器阁,茶诗阁以及福建阁、黑龙江阁、新疆阁、青海阁、陕西阁、四川阁、吉林阁、安徽阁、湖北阁、河南阁、湖南阁、辽宁阁、江苏阁、山西阁、北京阁、天津阁、香港阁、台湾阁、福建阁、澳门阁、广东阁、宁夏阁、贵州阁、云南阁、江西阁、甘肃阁、山东阁、广西阁、重庆阁、西藏阁,长安阁,密州阁、扬州阁、香格里拉阁、乌拉特阁,加拿大阁、澳洲阁、美国阁,百科阁,当代诗史阁等分阁,专题典藏具有某种风格特质的诗歌文本。
  截至2025年10月23日,万诗阁已藏诗934首,浏览量已达307万余人次。
  中国诗歌馆,成立于2009年1月3日,系首家网络时代诗歌馆,隶属于中国诗歌会,主旨:典藏佳作、推介诗人、研讨诗歌。截至2025年10月23日,中国诗歌馆已典藏诗歌文学艺术刊物1223期,浏览量已达212万余人次。
  总编:张光国
  旗下网站:诗家,中国诗歌会诗人网络平台,首家诗歌文学艺术社交媒介
  中国诗歌会网https://www.cpa1932.com/
  诗人网http://www.shirenwang.com/
  诗家网http://www.shijia1999.com/
  诗家APP:在中国诗歌会网、诗人网、诗家网基础上聚合架构而成;可吸粉可加关注,可入圈可建圈,可手机发贴、回复,共建诗人之家,共铸诗家之谊;截止目前,注册用户已逾22万。诗家APP搭建成功之后,又完成网站转用独立服务器、申请并安装SSL证书、美化DIY等系列工作,于2023年10月13日正式发布、运营,欢迎海内外广大文朋诗友使用!诗家APP安卓版,安卓手机专用;诗家APP苹果版,正在开发中。请先下载安装文件到手机,然后安装,再注册,即可登陆、使用;中国诗歌会网网站用户可用原注册名。
  诗家APP简介及下载、安装、注册与使用的方向和步骤、方法:
  https://www.meipian.cn/50xdoqpw
  邮箱:
  《中国诗选刊》:zgsxk@163.comzgsxk@126.com
  zhongguoshixuankan@163.comzhongguoshixuankan@126.com
  《新诗歌》:newpoetry@163.comnewpoetry@126.com
  中国诗歌会会员、签约诗人申请:cpa1932@126.com
  新浪微博:
  中国诗选刊https://weibo.com/zgsxk
  美篇号:
  中国诗歌会https://www.meipian.cn/c/372334729
  中国诗选刊https://www.meipian.cn/c/4264235
  中国诗名家俱乐部https://www.meipian.cn/c/473142676
  微信公众号矩阵:
  中国诗选刊CPA1932
  新诗歌杂志NewPoetry1933
  诗家APP服务号ShiJiaAPP
  带着诗歌去旅行DZSGQLX
  大唐诗社DaTangShiShe
  世界诗歌会ShiJieShiGeHui
  敕勒歌杂志chilegezazhi
  轩辕国学XuanYuanGuoXue
  凤凰与白狼fenghuangyubailang
  申请成为中国诗歌会永久会员和中国诗歌会永久签约诗人:
  https://www.cpa1932.com/thread-44002-1-1.html
  申请成为中国爱情诗协会永久会员和中国爱情诗协会永久签约诗人:
  https://www.cpa1932.com/thread-44747-1-1.html
  申请成为中国李白诗歌会永久会员和永久签约诗人:
  https://www.cpa1932.com/thread-45062-1-1.html
  【研修】诗术寻脉启新航——中国诗歌会高研班第1期参研启事
  https://www.cpa1932.com/thread-45787-1-1.html
  【征稿】中国诗歌会常态化征稿动态:
  https://www.cpa1932.com/thread-21353-1-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中国诗歌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9~2025

GMT+8, 2025-11-5 03:05 , Processed in 0.0401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