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会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00|回复: 2

[诗歌评论] 期待:用网络实现诗歌梦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6 09: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期待:用网络实现诗歌梦想


  去年9月初,女诗人赵丽华写于前几年的诗歌旧作被人放到了一些大型网络论坛上,一时间,在网易、天涯、新华网、西祠胡同等众多网站,赵丽华和她的诗成为网友集中关注的对象。一方面网友们大肆批判和嘲弄,将赵丽华戏称为“诗坛芙蓉姐姐”;另一方面仿作她的诗也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模仿甚至促使在网上形成一种名曰“梨花体”的“诗歌流派”。紧接着9月底,数十位现代派诗人以“支持赵丽华,保卫现代诗歌”为口号开了一场诗歌朗诵会,会上,男诗人苏非舒在台上当众脱衣,裸体朗诵,被管理人员制止后,朗诵会最后以一种非常戏剧性的情节收场。与此同时,网上更是涌现出很多写诗软件、写诗网站。只要敲入几个关键字,就可自行生成一首诗。一时间,网络诗坛风起云涌。诗歌,一个被忽视了很久的文学体裁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网络诗歌,就这样进入了众人的视野——        

  网络诗歌百花争艳

  如果你喜爱写诗或者读诗,互联网会带给你许多惊喜:你不用发愁自己的作品发表不了,你可以随时以诗会友、品评佳作,你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古今中外的诗歌就尽收眼底。我国网络诗歌创作目前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不仅有研究机构办的诗歌网站,更有由民间创办的有影响的诗歌网站。中国目前诗歌主流刊物才10多家,而现阶段国内诗歌网站早已突破200家大关。
  从形式上看,中国的诗歌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百花齐放过:既有继承“五四”以来新诗传统的,也有前卫、自成一格的。有人说:“是互联网的宽容成就了诗歌的多样性。”据了解,网络诗歌的作者多数是“文学青年”。他们爱好文学,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甚至有相当的艺术创作水平。但他们不屑于或者不敢投稿于传统的纯文学刊物,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给了他们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和发表园地。   

  喜忧并存的网络诗歌

  大多数人对网络诗歌的存在是认可的。他们认为,网络造就了一个崭新的、开放的诗歌交流平台,成千上万的诗歌读者和作者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在网络上自由集结、相互学习。网络沟通方式带来更多的写作自由,诗人能有更多的可能在网络的舞台上大胆表演。此外,网络使诗歌生活更接近了日常生活,并可能会因之净化诗人的写作目的。
  著名诗人尚飞鹏表示,网络诗歌普及到每一个爱好诗歌写作的人都可以发表作品,并且可以尽情地在论坛上发表评论意见。网络诗歌的出现,最重要的价值首先是实现了诗人自给自足的理想,写作、发表、评论一体化的结果。在没有网络的状况下,一个诗人要达到这样一个过程,需要一辈子的努力,并且要遭到层层障碍。网络连接着世界,网络是时代发展的体现,它呼唤的是人性光辉的复苏,它的普遍性、贫民性、社会性承载了中国诗歌的内涵。我们不怕诗人到处都是,就怕缺少诗人,所以说,网络时代的出现恰好解决了中国传播诗歌媒体的匮乏和保守性,使少数人拥有的写作权、话语权、发表权在诗歌网民身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扩大与展示。
  青年诗人李小洛认为,网络诗歌的出现引导华语诗歌走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虽然不会因此而促进中国诗歌的繁荣,但改变了其传播和记载方式。诗人正在以两种身份进入诗歌网络:诗人和平常人,这在以前是没有的;而诗歌,也在流畅中交流,在多元和多重标准之下前进,试验和探索因为快、广、松而史无前例。
  在对网络诗歌肯定的同时,也有人表示了不同意见:网络诗歌最大的弊病或许就是创作风格的传染性极强,尤其对于刚刚开始尝试诗歌创作的初学者来说,如果没有一个高品质的诗歌交流环境,那就很容易在他们刚起步的时候被误导。一旦形成一种有缺陷的格式化创作就很难改正了。此外,网络诗人创作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加上有些写手在客观上把网络作为实现发表欲和堆积文字的工具,这些导致了网络诗歌创作出现“热而乱”、“文字卡拉OK”等现象,垃圾多、精品少,写手多、名家少。由于网络写手必要的文学底蕴不够,加上缺少对生活的深入思考,致使他们的作品呈现出“贫血”病状,仅仅表达“小我”的琐碎,而缺少“大我”的宽敞,更谈不上有独到的追求与见解。一些持保守态度的作家认为网络诗歌只能算习作,充其量是快餐文化的一部分。

  网络诗歌的发展之路

  尽管目前网络诗歌发展的还不太健全,水平还不够高,但前景并不悲观。网络文学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诗歌作为文学的组成部分,篇幅相对短小,特别适合在线阅读,这决定了网络诗歌在网络文学中具有相对优势。诗歌界人士呼吁正确认识网络诗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其网络优势为诗歌发展服务。网络诗人们建言:建立网络诗歌的有效管理与民众监督体制,以净化诗歌的网络交流环境,形成良好的网络交流格局;开展海内外网络诗歌、诗人间的交流,开展好诗的译介推荐工作,借助网络,让华语诗歌走出封闭的小圈子,加入地球村的文学视野,让真正的好诗走向世界。诗人李小洛表示,网络诗歌会一直发展下去,并且对于诗歌来说,将日益完善,或许是最先进入无纸化的一个文学品种,有人预言电子诗集将取代印刷诗集,认为诗歌杂志将是最早停刊的纸媒工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需要将完善的重点放在论坛建设和网络发表的荣誉感的确立上。网络诗歌以及论坛的混乱和无序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下一步,是一个健康调整期。调整完了,也就是一个完善建设期了。在此基础上,适度地加强理论研究和引导,促进网络诗歌向更高层次发展。只要网络诗歌在发展过程中能不断提高品质量,稳定作者队伍,在艺术上善于吸收,敢于创新,日臻完善自己,就必将在网络这片热土上结出丰硕果实。

2007-01-12

(文/陕西日报实习生  陈婷  本报记者  杨小玲)

来源:网络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09: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15791462472473412748_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中国诗歌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9~2024

GMT+8, 2024-6-27 00:15 , Processed in 0.0406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