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会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39|回复: 3

[中国诗坛第一记录榜] 中国诗坛第一记录榜(6):张光国,系最先与中国首位网络诗人诗阳对话的诗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6 00: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诗坛第一记录榜(6):张光国,系最先与中国首位网络诗人诗阳对话的诗人

中国网诗榜网诗诗家访谈:

诗阳,中国首位网络诗人

  诗阳,1963年生,原名吴阳,安徽芜湖人,现居美国,获博士学位,中国首位网络诗人,系《时代》诗刊、《网络诗人》和《信息主义》名誉主编。
  诗阳1993年3月开始通过电子邮件在网络上大量发表诗歌作品,此期间的作品被认为是现存的最早的网络诗歌,诗阳被学术界确认为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网络诗人。1994年大力推动中文诗歌通讯网的发展,并带动其他诗人不断加入,形成了历史上最早期的网络诗人群。1995年创立首份中文网络诗刊《橄榄树》及诗歌网站并任第一、二届主编。曾提出“信息主义”的网络诗歌创作手法。著有诗集《远郊》、《晴川之歌》、《世纪末,同路的纪行》、《人类的宣言》、《影子之歌》等。


张光国:在创作网诗前您已有怎样的诗歌创作经历?
诗 阳:诗歌是对生活的再创造,我很久以来都生活在诗歌里,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本身就是诗歌的精神取向,一种对生命意识不断认知并创新的艺术过程。我以前对文学艺术过于敏感,使得我长期处在无限的文学期待之中。我的诗歌写作始于大学时代,那时的我,正被太多的艺术形式所吸引,又深陷于波德莱尔和兰波等人的象征主义幻觉之中,因此写出的诗歌在主题和风格上是离散的。和不少诗人一样,我当时最大的努力是试图以语言文字营造精神世界并寻找文学的绝对意义。
  大学毕业后,我在法国南部一个城市读了五年的书,该城市是司汤达的故乡,在那段岁月里我的文学审美观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人文思想的影响,那时候还没有觉得自己应该是或者已经是诗人。毕竟,把握自己的本质并作出准确的精神定位其实是件很困难的事。有一段时间我的写作主要以散文为主,认为只有散文才能从历史和文化经验中发掘出新的文学意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感到散文这样的写作形式在文学功能上有不少局限性,后来我有机会访问了座落在英国斯特拉夫德的沙士比亚故居,那个小镇所具有的独特文化氛围给我以强烈的灵魂震撼,随之而来的是我一连几天的解脱般的放弃感,我突然觉得只有诗歌才是能够让我超越自己的最后心智力量。
  此后的诗歌创作促使我在写作中不断地捕捉异化的自己,我感受到了诗歌语言和精神意义的永不可捉摸性,感受到了在诗歌中预支生命之后的力不从心,我常常在深思熟虑之后回到自己最初的作品中反复理解自己、确认自己。这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企图在诗歌里去摘取新的禁果,所谓禁果只是一种意念上的精神体验,我无法真实地领悟出禁果的本质意义究竟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但我相信我在诗歌里想逾越的是与现实同构的某种虚拟意境的界限。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两三年,我也因学业和工作关系辗转到了美国。
  从那时候起,我的诗歌创作思维不再像以往那样激烈,这使得我能有一个相对平和稳定的写作心境。网络上一些资料文章介绍说我在1993年3月首次发表了中文原创诗歌,在那之前我曾经在网络上发表过用英文和法文写的诗歌,后来网络上的中文HZ码成功实现了以7位ASCII码传送8位国标码,我才得以有机会用中文发表诗歌。我清楚记得当时是怎样用电脑写作的,那是无数个宁静的远郊之夜,我一坐在电脑前,就立刻觉得我的灵魂被诗歌完全窃为已有,而我每写完一首诗时就感到我自己彻底脱胎换骨了一次。有一天深夜,我将电脑搬进楼上的空屋里,诺大的空房间中央只有一台电脑和一些电线,我坐在地上埋头敲键写诗坚持了很久,仿佛觉得这就是纯诗境界的围城,诗意就是游离于我生命之外的终极,剩下的整个世界则一片空白,而我自身以诗歌的纯信息方式存在。

张光国:1991年王笑飞先生创办了世界上首家中文诗歌通讯网。这一通讯网最初几年只是用于张贴古典诗歌,很少有诗歌创作交流,在1993年3月您开始通过电子邮件在网络上大量发表诗歌作品,此期间的作品被认为是现存的最早的网络诗歌,这些诗歌中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与传统诗歌相比,除了借用的展示平台不一样外,还有什么特点?
诗 阳:在我所写的早期网诗中可以看到,我的相当一部分诗歌充满了典型的虚拟主义特征,这种风格的出现多多少少也是由网络空间创作和发表的人文环境所决定的。我当时的信念是,只有虚拟才能突破人类自身的极限,后来我试图在虚拟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信息论为思辨依据的信息主义诗歌创作原则。虚拟是诗歌表征在语言意象层面上的回归,而生命意识的本质以信息形态存在,诗歌的境界则是持续的以信息运动为潜能的精神实体。1993年3月所写的《诗意》(1993年3月25日)属于这一类作品,这样的创作手法在三年后写成的《在时间的岛上》(1996年12月10日)一诗中更为显突。在寻求自我突破进一步摆脱既有的诗风和审美模式的过程中,我也试图通过以信息的重构综合手法对约定俗成的事物进行弃取和否定继而设法孕育出新的诗性本义,因此又写成了《水祭》(1998年5月1日)等系列作品。
  而另一些早期网诗则颇受象征主义作品的影响,我曾期待能够将印象派绘画和音乐的那种捕捉瞬间灵感的审美手法运用在诗歌中并加以强化。网络所具有的直接传播、虚拟现实以及在线互动等文化特征极大地丰富了诗歌创作实践过程中的艺术体验,因此我尝试着在诗歌中以深度隐喻的方法获取象征之外的超验本质,通过对信息元之间的多层次类比和映射转化关系的运用,让作品在语构上完成审美的要求进而在内容上体现出应有的精神深度。我一度企图用这样的诗歌来诠释德彪西的音乐作品(1994年8月),之后又写出《独弈》(1998年6月1日)等作品。
  上面提到的几篇诗歌都成为长诗里的章节片断,自从用电脑写作之后,我养成了反复阅读自己的诗歌并加以修整续补的创作习惯,我的写作方式和诗风从此向长诗转型。写长诗的过程迫使我不得不对人或者事物的精神价值进行多维度的反思从而不断得到特殊的灵魂回归感,我最近所写的一首诗歌也是长诗《虚拟的命题》(2008年10月26日)。当然,我写的最多的还是短诗,在当年的中文通讯组和中文诗歌通讯网上,我也发表了一些表达对生命的灵性体验进行禅述、对诗歌内涵进行感性化引证的抒情诗体,事实表明,这类有维美倾向的纯诗容易被一些通俗性文学网刊所转载,反而流传得更广泛一些。
  电脑网络不仅仅是网诗的展示刊载平台同时也是创作平台,自1993年开始我所发表的网诗基本上都是直接在电脑上键入的,只有一首长诗是在纸上援笔而就的。以网络为基础的展示平台有很多独特的优点,比如即时发表、超文本以及作者读者互动等。除此之外,网诗的写作心态是自由的,网诗的发表无须通过专业权威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直接发表原创诗歌,作品的写作范式可以是随意的,其审美取向也无需得到诗歌刊物和文学流派的认可。值得一提的是,正如我当年所期待的那样,网络诗歌在多年的充分发展之后终于打破了少数人为多数人写诗的传统诗歌文学垄断局面而成为多数人为多数人写诗的网上诗歌运动。

张光国:1994年您的网诗创作达到高峰,几乎以每天一首的速度在网络和各大中文网刊上发表了数百首诗歌,被一些网上诗友讥为贩卖快餐,您当时和现在是怎么理解的?
诗 阳:1993年至1995年的那段时间里,我每天晚上在电脑上专心致志地写诗,几乎不考虑别的事情,当时的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以生命在写作。人的一生里能有这么一段日子可以放下生活中的一切而专心写作是件非常值得珍惜的事,我1996年之后写了更多的网诗,但从那时起就再也没有机会能日夜坐在电脑前通宵达旦地写诗了。
  说到诗歌“快餐”,我当时其实并不知道此事,后来才听说这是指我每天在网络上发表一篇诗歌。在一般人看来,写网诗连纸和笔都不要,或许唯一要花费只是灵感和时间。然而事实上为了写好诗,诗人的投入是无限的,一首诗的诞生往往代表着诗人长时间的劳动和极度的精神透支。当时的我在写诗时的确有一种以身殉道的感觉,尽管那时的我无法预测将来的网诗运动会发展到什么规模,还是一直坚持努力地推动网络诗歌的发展,以带动更多诗人的积极参与,希望有朝一日能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诗歌运动。我那时几乎是每天晚上坚持写诗,但很难做到每次都写出新诗好诗,不少诗是分数次写完的,有几次我闭门数日创作长诗,写到思源枯竭时,便有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精疲力尽的崩溃感,这样艰辛的长时间创作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很难与快餐联系在一起的。
  “快餐”一说倒是从广义上点明了网诗的一个特点,那就是诗歌的快捷发表和高速传播。与纸刊相比,网络的速度之快可以让任何人不受任何限制地随时发表诗歌,其传播空间之大更可以将诗歌传送到网络的各个角落。今天的网络普及使得包括网诗在内的网络文学更加具有直接发表和瞬间传播的绝对自由度,这是在互联网时代的人文环境中网络诗歌在传播模式上的必然发展趋势。这样的诗歌格局在受到一些人质疑的同时,早已被更多的人接受,我们可以由此看到网诗在创作和刊发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自由性和开放性。
  至于问起我现在是怎么理解的,其实我的看法没有本质上的变化,现在再次想起来,倒是增加了很多怀念,怀念当年那段不食人间烟火全力以赴创作诗歌的日子。

张光国: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诗坛处于沉寂状态,诗歌、诗人渐趋边缘化,网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出现了“井喷”式的空前繁荣景象,对这一诗歌现象您是如何理解的?
诗 阳:从目前的网络文化发展趋势来看,以互联网为创作和传播手段的文学形态已经被学术界认同,更是被现今的社会所普遍接受,这包括网诗在内的各种原创文学作品和理论。无论是一开始的诗歌通讯网、中文新闻组、BBS、和网络诗刊,还是后来的诗歌文库、诗歌网站和诗歌论坛,以及现在的各种门户网站诗歌频道和大量涌现的诗歌博客群体,都成为推动诗歌发展的直接动力,使得中国诗歌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迅猛发展。
  的确,网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出现了空前繁荣的诗歌运动,互联网为诗歌创作和传播提供了全新的人文环境,有了这样的开放式创作和发表平台,网诗的文学职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们看到,以往的个体创作和诗派分裂对抗的局面被不断扩大的网络诗歌运动所取代,传统的诗歌权威逐渐消失,各种民刊和专业诗刊通过平等自由的网媒不断地共同促进这样的繁荣。
  网诗不仅改变了诗歌的创作形式和审美取向,也对诗歌文学价值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学理上说,网诗不再仅仅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诗歌的形态而是诗歌文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可以肯定,网诗打破了专业诗刊的特权格局,解放了诗人的创作心态,以往的诗歌创作方法和既定的写作范式不复存在,任何人可以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以自己的文学立场创作发表作品,实现诗歌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网诗的虚拟人文环境促进了诗歌意识的本真化、诗歌运动社会化、作品风格个性化等一系列历史性的嬗变。
  我们也看到,电脑技术提供的创作平台改变了我们的写作方式和创作机制,语言文字转化为联想式的词句键盘输入,网媒则提供了极大的传播空间,这样的空间促就了自由平等的、多方向的诗歌文学交流。诗歌作品可以是虚拟意境的、超文本的、多媒体的及其他的数码化艺术形式,诗人和读者之间能够进行最直接的交流,这样的交流往往是读写互动的。这说明,网络时代的诗歌在文学形态上正在逐步转型,诗歌文学的运演在不断扩大传播范围的同时向艺术审美的深度拓延,并促成了包括信息主义、虚拟主义等在内的网络诗歌理论的发展。

张光国:对中国网诗的发展前景,您有什么预见性的看法?
诗 阳: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网诗不仅仅是诗歌的一种存在而是作为整体的诗歌文学在生存形态和审美建构上的延续,它直接代表着当代诗歌的文学立场和终极意义。而网络化数字化本身则不断从技术上强化网诗的这种文学职能,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和网络文化的存在形式,网诗从诗歌的在线艺术现场逐渐演变诗歌文学的主流实体。
  同时我们也看到,网诗必须要进一步承传当代诗歌的审美责任,弘扬诗歌文学的人文精神,现在各种诗歌网站和个人博客每天都有大量诗歌发表,而真正能经得起考验的好作品非常有限。追求诗歌作品点击率和过于自由化的写作态度等都可能是造成部分网诗文学底蕴匮乏的原因。所以,一些诗歌网站采取了种种措施,比如招收专职的诗歌编辑,设立发表作品的评审机制,开辟诗歌荐赏专栏,举办各种形式的网诗大赛,建立良好的诗歌批评理论架构等,从而在宏观上提高网诗的艺术品格和价值取向。
  网诗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当代诗歌的发展在创作方式、传播手段、审美取向以及诗学价值等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充分肯定网络诗歌对当代诗歌文学艺术承传职能的前提下,网诗理论的有效建构和网诗批评体制的真正确立是完善其文学职能的关键,我们希望网诗能早日在文学意识、思想内涵等各方面形成完整的诗歌理论体系。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诗歌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互联网的范围,网络诗歌的创作传播过程不再单一,相当数量的网诗在纸媒诗刊上转载发表,传统的诗刊出版机构也纷设诗歌网站论坛,另一方面,为数众多的在线诗群也纷纷走出网络空间在现实生活中组建新的诗歌流派和团体。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网诗与传统诗歌之间的区别在形态上和内容上都渐趋淡失。
  诚然,网诗还处在一个持续发展的阶段,离它的成熟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对网络诗歌范畴和概念的系统化研究尚未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深入。我们还需要在建立一个有效的网络诗歌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对网诗的文学模式、文化内涵、价值认知、诗理建构以及艺术缺失等各方面作比较全面的考辨。当前我们应该做的是在不断进步的网络文化环境中巩固现有的网诗创作和传播架构,通过对网络作品诗理模式的确立和知识谱系的完善来提升网诗的文学品质,最终使网诗成为诗歌文学的主流。

2009年4月15日


【诗人简介】张光国,笔名毓榕,1975年生于山东潍坊,1998年毕业于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曾进修于鲁迅文学院,做过教师、编辑、记者、报社驻潍坊工作站站长、潍坊万众传媒总经理。系世界诗人协会、中国诗歌会、中国诗人协会名誉会长,《诗人与诗》、《文艺家》总编。创建诗人网(http://www.shirenwang.com/)、中国诗歌会网(http://www.cpa1932.com/)。对小诗的定义、内涵、外延及本质特征、特点特色进行了界定和论述,继承创新小诗、重塑小诗派、延展推动小诗运动;创建回归诗派,倡导回归真我、回归生活、回归诗歌;创建中国乐画诗派,倡导乐、画、诗的有机统一;创建中国山水诗派,继承、创新山水诗,以诗歌现场活动开创山水诗创作新局面;创建中国草原诗派,着力以草原题材为突破口和创作特色,挖掘一批优秀的草原诗歌,推介一批优秀的草原诗人,进一步推动诗歌的繁荣与发展,进一步增进诗人之间的联谊与交流;创建中国乡土田园诗派,倡导以乡土、田园为思想内核,进一步推动乡土田园诗的创作与发展。创办网络时代诗歌大展、网络时代诗歌节和孔子诗歌奖,创始诗人节(世界诗人节)、中国诗人大会、中国诗人峰会、红高粱诗会、红高粱笔会、中国诗文研讨会、中国作家诗人论坛、北海文艺沙龙、凤凰与白狼文学艺术沙龙以及中国诗歌展、中国诗人采风行、唐风宋韵•诗行天下、中国作家诗人采风行、中国山水诗人论坛暨中国山海诗会、中国敕勒歌草原诗会等一系列大型诗歌文学艺术研讨交流会议和采风活动。1999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杏花》,自1994年从事创作以来,已发表各类作品一百余万字,获得国家级、省市级等若干奖项。出版个人诗集《诗人与美人鱼》、《陶罐上的少女》,诗歌评论集《同凤凰与白狼一起吟唱》,诗话专著《黄鹤楼诗话》、《北海诗话》,长篇小说《沙僧别传》。策划出版长篇科幻小说《不明飞行》,学术专著《透析〈论语〉智慧》、《〈老子〉正道与当世迷途》等;编著《当代作家新势力文萃》、《当代中国作家名录》、《当代中国诗人名录》、《网诗诗典》、《中国优秀网络诗人》、《中国最佳诗选》以及文丛《北海文丛》、《北海诗稿》、《北海诗笺》、《网络时代作家诗人》等。

■■■信息动态■■■

  乡土、田园、山水,内涵不一,外延亦不同。乡土,指家乡的土地,借指家乡;田园,指田野、田地;山水,指山和水。可见,山水,范围最大,它不仅包括人造风光,更有原生态、未经开发的山山水水。
  所以,山水诗,包含乡土诗,亦囊括田园诗。而乡土诗和田园诗,则更近为一家,它们直指诗人内心深处的人间烟火和家乡味道。
  中国乡土田园诗派,创立于2017年9月7日,将乡土和田园两个元素有机融合起来,着力打造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特色的诗歌流派。
  为开创乡土田园诗创作新局面,进一步扩大中国乡土田园诗派和中国乡土田园诗社的影响力,促进中国乡土田园诗的发展和繁荣,中国诗歌会特举办中国乡土田园诗歌大赛,组织中国乡土田园诗人奖评选,无评审费、参赛费,首届活动已启动,欢迎广大诗友踊跃参与!
  奖项设置:设金奖、银奖和铜奖。
  评选激励:组织评选→向获奖者通知评选结果→遴选一批创作特色鲜明的诗人,免当年会费吸纳为中国乡土田园诗社社员,并在中国诗选刊微信公众平台CPA1932上进行宣传推介。
  投稿要求:
  ①限投乡土田园诗,非乡土田园诗一律不予通过。
  ②限投1首,30行内,不分行者限150字内,诗型不限,风格不拘,要有诗味、有内涵、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简练、有佳句、有技巧。
  ③须附个人简介,含创作成就、真实姓名、详细通联、邮箱、微信、电话等信息,无者一律不予通过。
  截稿时间:2017年10月26日。
  投稿方向:zgxttysp@163.com(中国乡土田园诗歌大赛),zgxttyss@163.com(中国乡土田园诗人奖),两者只能选投其一。


●● ●● ●●


关于中国诗坛第一记录榜:
  诗坛要发展,创新是关键!“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中国诗坛第一记录榜,创立于2017年10月12日,由世界诗人协会、中国诗歌会、中国诗人协会主办,不定期发布,旨在标记中国诗坛最记录,推进创新,促进发展。
  怎样才能上榜?第一种情况是最早,要先行、领先;第二种情况是在其他方面做到极致。不管何种情况,必须:一要正面,是正能量的;二要有证据充分支撑;三要是全国范围内,小范围内,不行。
  如何认证?我们主要通过查询史料、百度网络查证。从逻辑上讲,可能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所以,一旦有新证据证明以前认证不准,即取消;对于上述第二种情况,一旦有新的情况超越,前者即成为历史,后者上榜。
  认证证书?有的,快递寄发(我们付运费)。
  还有特别奖励:每年度,我们会评出影响大、有特色的上榜事项,颁发金属奖杯。
  是否需要交纳资费?公益性质,无需交纳任何资费。
  发布平台:中国诗歌会网(http://www.cpa1932.com/)、诗人网(http://www.shirenwang.com/)、中国诗选刊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zgsxk)、诗人网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srw2008)、中国诗选刊微信公众平台CPA932。
  投递邮箱:zgstdyjlb@1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中国诗歌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9~2024

GMT+8, 2024-12-22 20:16 , Processed in 0.0436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