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会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54|回复: 0

感觉印象的多重运用,让诗句呈现超现实主义色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4 10: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觉印象的多重运用,让诗句呈现超现实主义色彩

评∕叶暮合


读王磊的这首诗,让人感叹感觉印象的多重运用,可以带来缤纷的超现实效果。诗人一方面通过视觉的偏离、转移,暗示或幻化着现实场景;另一方面又将现实场景,向心理、经验和潜意识靠拢,得出自我隐秘的的感觉印象。

河姆渡,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在地。诗歌点出了诗人的所处位置,在东边的河姆渡与西边的家乡之间。起句就点出对阳光的感觉。“太阳有遗址美”,这种古老的印象,是从新石器遗址转移过来的。这一“位置转移带来的时间转移印象”,使阳光充满了历史的内蕴和巨大的时间张力。

“三个场景”,本身是个人的活动经历。“照亮我三个场景”,这一句突出的是省略的阳光,通过阳光的主体行动,让诗人的个人经历变成了一种环境下的“记忆印象”。“往老家方向坠落”,也是这种记忆印象的运用。

在“虫鸣偏向暮晚”里,虫鸣和暮晚都是自然的存在,本身没有内在的必然顺序。诗人通过自己的感觉,制造了一种影响的偏离。呈现出了“部分位置的转移印象”。“四明山又高了一点”,是一种时间和环境变化中,带来的的感觉变化。而“可以看见的星光∕在山巅疏朗的枝桠上,一朵比一朵肥硕”,使用了感觉中的幻象。

后两段,都是由心里或潜意识引出的超现实印象。姚江、诗句和身体,通过个人感觉印象的联系与组合,出现了超约现实的幻象。三个词语巨大的类别跨度,形成了诗句巨大的张力,和美妙的想象力的幻境。最后一节中,由“先贤”、“隔世”营造的一种时间上的深度,和“灯火”拓展的“江水、石头、黑暗”的现实宽度。同样营造了张力与幻象。




在余姚

诗/王蕾

日出河姆渡,太阳有遗址美
照亮我三个场景之后
往老家方向坠落
在那边,天际仿佛空白

当虫鸣偏向暮晚,四明山
又高了一点,可以看见的星光
在山巅疏朗的枝桠上,一朵比一朵肥硕
风吹脚下,我不时的感到一阵颤栗

因此,我不得不描绘
一条姚江,在我的韵脚里涨潮
浩浩荡荡东去
把我身体抬的更远

我知道,远处有乡亲先贤
有牴进江水、石头、黑暗的灯火
递上一串隔世的肺腑,让我不再滞悬半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中国诗歌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9~2024

GMT+8, 2024-12-22 20:19 , Processed in 0.03808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