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会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50|回复: 1

[诗歌评论] 浅析网络诗歌的发展方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6 08: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析网络诗歌的发展方向


  随着计算机普及的发展,因特网广泛而深入介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开拓了视野,为我们工作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可以这么说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成为人们离不开的一种现代化工具。

  就诗歌本身而言,我个人认为没有网络诗歌与传统诗歌之分,网络是一个新生体,正在考验着传统作者的一些思维方式,网络又是一个庞大的多媒体,为众多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而诗歌质量的好劣不会因为网络的出现而强化异化,终归究底,还是要诗歌文本发言。在网络上我们不难发现,非专业诗歌作者他们来自自各行各业,有工程师、技师、办公室里的白领蓝领、还有一部分是大学生、上班一族等,这里面涉及网上作者生长的问题。有时他们像辐射过的蘑菇,突然巨大无比,能遮盖半边天。我们不能认为他们的作品全是垃圾,诗来源于生活,生长于生活,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才深入了解到社会不同层次的不同生活。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计算机几乎成了每个人的选修课之一,如果有谁不知道网络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在大学的校园里则成为时代的落后者。大学生作者群体的力量更不容我们藐视,他们中有人很早就拥有个人博客,校园BBS,以及中国第一个微型诗论坛,凭借互联网的传播作用,自筹款资金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网络微型诗集等等,他们不仅仅给互联网带来了生命,也给诗歌的血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网络需要他们,诗歌更需要他们。

  近几年我行走了众多诗歌网站,看了不少60后70后80后们的诗,60年代出生的人写的作品过于死板,喜欢走老套路,缺少新鲜感,70-80年代出生的作者的作品朦胧化、情绪化的作品太多。虽说古今中外凡是被称为诗人的人,他写诗总是期望拥有更多的读者的。网络诗人也不例外,每贴一首作品,不仅期望有更高的点击率不期望有很多的回贴率,然而我们争取读者目光的是作品的质量,虽说诗歌是我们的精神产物,但我们绝不能仅仅运用一些诗歌手法,去表达我们琐碎阴郁的个人情感,这样的诗歌使作者的路子越走越窄,读者越来越少,最后这样的作品只能成为圈内诗人们关起门来的自赏品。这一点不仅对作者来说不仅是可悲的,还会误导一些作者,使他们走向一个死角。网络诗歌不仅可以继承传统诗歌的一些宽敞,也可以不断地开拓和创新更新的领域,这样诗歌才可以得到健康成长。

  现在部分诗歌杂志已在互联网上建立BBS,比如《绿风》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等,这种直接性的参与方式,对网络诗歌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同时编辑与作者直接沟通加快了网络与生活的接轨,另外民刊在网络上的突起,其作者群与众多的读者,也加快了网络诗歌前进的步伐,比如《新诗大观》《界线》《诗歌报》等,他们像一颗颗炮弹,凭着多年的雄厚实力,一上来就有势不可挡的架式,网络四处开了花,网络诗歌热起来了,我们不用再到小品文、小说、散文等版面的夹缝里去寻找诗歌单薄的影子,借助互联网这个载体的具大传播力量,诗歌已走出低谷,大量的网络诗歌爱好者、作者以及网络诗歌读者,他们虽然不专业,但对诗歌和诗歌杂志的生存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倘若我们把现在的网络诗歌比作一棵幼苗,我们需要更多诗歌爱好者怀着深刻的民族责任感对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伸出关爱之手,进行支持和扶植,而不是作为一脸无所谓的看客袖手旁观。

  网络的出现对于诗歌来说,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网络带给诗歌的,似乎也不仅仅是表面的繁荣或深藏的隐患。网络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更开放、更自由的讨论空间,使网络诗歌具有互动性和即时性和典型的民间性,使更多的写作人群参与到诗歌活动中,这是以往印刷品纸制出版刊物无法取代的。由其网络诗歌网站论坛的雨后春笋般的诞生使许多人回到了诗歌高雅神圣殿堂,这对诗歌沉寂多年来说是个可喜的现象。我们从诸多的作者群中触及到诗歌的本质,透彻诗人的心底,我们也从网络诗歌的繁荣发展中得到一些启示,网络不是我们用来做发表欲的工具,也不是我们堆积网络文字和网络唾沫战争的工具,面对诗歌及其诗歌的发展,我们将思想与写作融为一体,同时并进,这才是我们对待网络的最好态度,也是网络诗歌发展的必要趋势。

来源:网络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08: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3435545527885630523_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中国诗歌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9~2024

GMT+8, 2024-6-27 00:10 , Processed in 0.0513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