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会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98|回复: 0

[诗史研究] 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诗歌会诗人代表——蒲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6 05: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诗歌会诗人代表——蒲风:
  中国诗歌会诗人创作了大量体现他们的诗学追求的诗歌,影响较大的诗人有蒲风、穆木天、任钧、杨骚、王亚平、柳倩等,而以蒲风成就最为突出。
  蒲风,原名黄日华,广东梅县人,是中国诗歌会的重要发起人之一和代表诗人。他的诗继承了郭沫若的狂热、蒋光慈的激昂和殷夫的勇猛,并把这些用更加通俗化的语言加以呈现,风格刚健质朴。代表作主要有诗集《茫茫夜》《钢铁的歌唱》《抗战三部曲》以及优秀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
  蒲风诗歌的表现主题主要有两个:
  ① 面临崩溃的动乱的农村《茫茫夜》
  ②中国人民反帝的激烈情绪。《我迎着狂风和暴雨》
  《茫茫夜》,用澎湃如潮的激情,自由的形式,音韵自然的诗句,描绘了被压迫被剥削农民的痛苦和他们的斗争情绪,以及时代变动后的农村新的姿态,体现了诗人所提倡的"新现实主义"的追求。这首诗被蒲风自称为"农村三部曲",写的是一个出身贫苦,但反抗意识尚未觉醒的母亲,对投奔"穷人军"的儿子的呼唤和思念,采用了戏剧化手法,写出了中国农村的"暗夜风声"和"晓鸡啼音",全诗的调子从委婉凄恻最后转为雄浑激越,象征了广大贫苦农民反抗意识觉醒的过程。
  《我迎着狂风和暴雨》,则发出了抗日救国的怒吼声:我不问被残杀了多少东北同胞,/我要问热血的中国男儿还有多少。   中国诗歌会在北平、广州、青岛、厦门及日本东京等地都设有分会,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创作趋向,中国诗歌会对于抗战之后诗歌大众化局面的形成起到了先驱的作用。左翼诗歌至此不但初步完成了从先锋到大众的过渡,而且以它的坚定不屈的姿态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艺术局限:没有能摆脱早期革命诗歌的抽象呐喊和战叫的毛病,缺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把握,空洞、呆板,缺少强烈的、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来源: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中国诗歌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9~2024

GMT+8, 2024-12-22 20:24 , Processed in 0.0396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